摘要针对科学技术期刊论文的重复发表和一篇多课问题相对突出的情况,在将原稿送到同行专家审查之前,确立了论文检索和原稿登载之前再进行论文检索的机制。经过1年多的实践,60篇文章被重复发表,有剽窃嫌疑的原稿的发表被避开了。如果多投科学技术论文的话,论文很容易重复。
这不仅有作者对职称进行评价、得出成果等主观原因,也有杂志编辑部处理原稿的周期太长,缺乏有效手段和方法等客观原因,避免论文重复。す。目前,各定期刊物编辑部避免重复发表论文的主要方法是,在审查原稿或编辑加工原稿时,避免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发现并反复发表。
因为国内定期刊物的论文审查、发表周期长,所以二次文献数据库的收录推迟了。所以,很难发现一篇多投的论文前后或同时发表。为了避免原稿的多投和论文的重复发表,某研究者提出了制作网络学术期刊的论文调查沉重的数据库。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前在学术界比较浮躁,在一张稿件多投重复发表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数据库进行调查和加重,是编辑科技期刊关注的问题。从2005年10月到2007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利用我国已有的全文数据库,构建了原稿送检前和原稿发行前两次检查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将我们的做法和体验做如下报道,向同仁求教,共同努力,逐步解决多投原稿和抑制重复发表的问题。一次检查的基本做法是从2005年lO月开始的。经过初审,对同行专家审查的论文进行了第一次抽样检查,确立了同行专家在原稿审查、定稿会定稿后刊登预定出版的原稿之前进行第二次检查的制度。
1.1审查前的调查重认为,负责编辑或主编的初审可以向同行的专家发送审查的原稿,专家根据论文的标题、关键字等信息进行抽样检查。抽查的重点是论文的题目很旧,同一作者一次投稿好几篇,并且内容是互不相关的原稿。
使用的数据库是中国期刊网络的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数据库等。论文的题目完全一样,对于被怀疑是
复印或重复投稿的可能性高的原稿,要印刷在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审定上提交。1.2刊行前的调查重量,是关于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审查和定稿会定稿后的原稿,根据来稿先后确定了预定发行的所在卷期后,在提交本期责任编辑的编排之前,再次由专人对论文的标题、作者、相关密钥词、文后参考文献等信息根据报告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是预定发行的原稿,调查的时间一般离正式出版还有两个月左右。
检索中再次使用的数据库也是中国定期刊物网络的主题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数据库等。对于论文的题目和摘要十分相似的原稿要读全文。被怀疑剽窃或重复发表的可能性高的原稿,印刷后交给主编和编辑部的主任审定。从
的检索结果和处理2005年lO月到2007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共收到25
的结果表明,7个原稿是剽窃的,20个以上的原稿有剽窃的嫌疑。对于近30张原稿,直接加上章取消原稿,用适当的方法严肃地批判作者。从
年10月到2007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将全部100多篇原稿经过“三审”定稿后等待发表。出版前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发现36篇原稿的内容和发表论文的重复或主要结果是结论重复。
对这近36张原稿直接退稿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严肃地批判作者。3结果讨论和体会3.12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重点是在同行专家进行原稿审查之前的第一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抄袭。我们判断的7篇是剽窃的原稿,标题、摘要、引用、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与已经发表的其他作者的论文基本一致。
、20篇疑似复印件的论文标题、摘要、引用、结果、讨论等部分的表现与已发表的其他作者的论文稍有不同,其主要数据和结论基本一致。在第二次调查中发现的36篇原稿中,最初的作者同23篇,最初的作者不同,但是作者中有10篇以前发表论文的作者。3篇原稿的作者和工作单位不一样。有剽窃的嫌疑。
进一步分析,这些可能重复发表的原稿,多数作者将自己或同一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数据和结果重新整理或变更,或添加新数据(对结论没有影响),然后再次投稿。期待着发表更多的论文。3.2结合抽检和必要检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刚成立了一个重要的检查机构,就必须对每一份原稿进行调查。
计划经过两三个月的实践,发送各原稿。工作量太多,效果也不太好。分析结果表明,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或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稿到两个以上的期刊编辑部。此时,各编辑部正在对该论文进行原稿审查和编辑。也有数据库收录的滞后现象,通过现有的数据库很难发现这样的性质。之后,我们把各原稿的审查变成了抽查的重量。其中一位作者同时投稿多篇,且各论文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或者同时提供多篇论文让编辑部选任一篇人员。
事实上,这些“撒大网式”的投稿者没有发表论文,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如对职务名称的评价和评价的应对等,通过编辑、混合、剽窃等错误做法达到个人目的。重点提取这些原稿调查对象,对性强,效果好,还可以减少工作量。在
刊登前的2个月左右,重新调查预定刊登的原稿,就可以避免已经发表,而且全文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原稿重复发表。这样,不仅保证了期刊论文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起到抑制那些光荣、蒙蔽关口的错误原稿、投稿行为的作用。
3.3为了构建学术期刊论文的检索重数据库,必须利用已有发行后的论文数据库进行调查。有些论文可以避免重复发表,但可以抑制学术界的浮风。但是,利用现有在线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前的调查重量,各编辑部对原稿进行审查、编辑、加工、出版印刷、网络收录等各个阶段处理的原稿与其他杂志处理的原稿重复。有吗?学术期刊的一张投稿和重复发表难的理由是,因为不频繁发生,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个有效的手段,避免重复发表。特别是论文发表前和发表后还没有发表。